
眼下正值暑假,不少未成年人開啟了“電子消暑”模式,短視頻直播、社交App、網絡游戲……“00后”和“10后”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,網絡已成為生活學習的“標配”。然而網絡信息紛繁蕪雜,由于未成年人分辨力、自制力不高等原因,很容易迷失在網絡的陷阱中。如何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用網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。
7月1日起,《湖南省實施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〉若干規定》正式施行。其中,第十九條規定了未成年人監護人、相關部門、網絡行業組織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的職責。湖南省“2024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”專項行動也于近期啟動。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,需要家庭、學校、政府合力打好“組合拳” ,才能為“互聯網一代”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。
重視家庭引導,當好用網“守門人”。家長作為保護孩子安全上網的第一責任人,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,學會及時關注、主動傾聽、耐心交流、充分尊重,正視孩子使用網絡的訴求,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使用“戒網”“斷網”方式,通過以身作則給孩子提供正向引導,幫助孩子培養自律意識和健康上網習慣。家長還要幫孩子合理安排好課后時間和假期生活,多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,幫助培養多元化興趣愛好,營造良好家庭氛圍,通過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和互動減少對網絡的依賴,讓孩子科學合理上網。
加強學校教育,織密校園“防護網”。學校要充分發揮好主陣地作用,利用課堂、主題班會、心理講座等方式,培養未成年人正確的網絡行為和價值觀,教育學生在遭遇網絡暴力、網絡詐騙等侵害時,敢于及時向家長和老師反映。同時,利用校園公眾號、LED屏、文化墻、廣播、黑板報等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主題宣傳,通過開設網絡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,讓學生用好網絡資源,識別網絡風險、增強安全上網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,促進學生對網絡的認知由“玩具”向“工具”轉變,讓學生文明健康上網。
強化社會責任,撐起安全“保護傘”。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網絡執法,加大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預防和干預,依法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行為,壓緊壓實平臺主體責任,聚焦網絡游戲、直播平臺等未成年人使用頻率高的應用軟件,開展集中整治,著力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。利用多種網絡傳播手段,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和政策解讀、典型案例分析等宣傳,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。互聯網平臺也要積極履行責任,加強賬號管理和內容審核,做優做好“未成年人模式”,以健康、優質、多元的內容豐富未成年人網絡生活,放大網絡正能量,讓未成年人綠色安全上網。
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,相信通過多方協同發力、疏堵結合,定能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保護,讓網絡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沃土。
責編:何璐
來源:新湘潭客戶端
下載APP